配资公司排名前十尤其是对千年后的后人来说
前阵子石家庄传出来个事儿,闹得街坊邻居议论纷纷。汇明路要和仓丰路打通了,这本是件便民的好事儿,打通以后,这就是一条贯穿西三环到东三环的重要城市次干道,多方便!可偏偏有人提议,趁着这打通工程的机会,干脆把汇明路也一起改名,统一都叫“仓丰路”。支持这提议的人觉得,名字统一是大事儿,尤其是对千年后的后人来说,找起道儿来才顺溜。他们琢磨着,汇明路那段本身就不长,仓丰路从铁路一直到东三环可长着呢,何必再整出“汇明路”这么个新名字?直接叫仓丰路,多省事多明白!
这事乍一听,确实挺有道理。导航软件里噼里啪啦报出不同的路名,开错路口的事儿谁没经历过?想想头都大。名字统一了,别说导航方便,咱老百姓找地方不也顺心点吗?省得多记一个名儿,也省得糊涂。支持者觉着,这是向着效率和便捷迈了一大步,是为子孙后代省麻烦。
可这事儿,您仔细咂摸咂摸,味儿好像有点不对劲了? 好好的汇明路,咋说没就没了呢?一位在汇明路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居民,说话时带着明显的不乐意:“俺们这儿叫汇明路叫多少年了?街坊邻居买菜遛弯,一说汇明路谁不知道谁?冷不丁就给它抹了?那感觉就跟把咱家的门牌拆了似的!” 这话说到点儿上了。名字这东西,可不光是指路牌上的几个方块字儿。它里头藏着时间,裹着故事,串着人味儿。汇明路,听起来平平无奇吧?可对一个从小在这儿长大的人,它代表的是“小学校旁边那家糖炒栗子”,是“总在拐角修自行车的老张师傅”,是“那个春天总是开满花的公园路口”。这些零零碎碎的日常,构成了属于这条街的记忆密码。仓丰路是名字,汇明路何尝不是?抹掉一个名字,就跟撕掉城市里一页日记一样。
再说管理部门这边儿,人家也犯愁。城市越来越大,道路越来越多,名字要是没个规矩,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。标准化的地名体系便于管理,尤其是在城市迅猛发展的今天。打通了是“一条路”,叫两个名字确实听着别扭,容易搞混。他们的考量,说到底是为了城市发展和管理的便捷高效,出发点真不能说不好。这事儿,就跟把一团乱麻捋顺了似的,管理效率上来了,宏观上确实是件好事儿。
关键的问题就在这儿摆着了:一边是抹不去也留不住的生活印记和集体情感,一边是看得见的效率提升和管理需要。这个杠,到底该往哪头压? 咱们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,好多地方都日新月异。宽了,快了,亮了,城市“翻新”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。可咱们是不是有时候跑得太快了点,只顾着大拆大建、规划统一,反倒忘了脚下这条路,除了让人走得快,它是不是也有温度、有故事?
效率,方便,现代化……这些词儿听起来无比正确,光芒万丈。可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烟火气,那些沉淀在街头巷尾的人情味儿,它们或许没那么高大上,不那么整齐划一,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“生活”的分量。你说这汇明路和仓丰路最后怎么定?最终决策权自然在职能部门手里,咱们老百姓可以表达,但改变不了结果。但咱至少可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聊聊:城市更新的步子越迈越宽,咱这心里头那点念想,到底该搁在哪儿?把那些承载了无数人岁月印记的“老名字”抹平,换上的新名字,是不是也顺手抹掉了一些城市生长的年轮?一条路的名字统一了,方便了千年后的导航;可当所有记忆的皱褶都被熨帖得平平整整,只剩下规整划一却冰冷陌生的新地标时,咱们的城市,还剩下多少故事?别让冰冷的效率和整齐划一,偷走了属于咱们城市心跳的温度和人情味儿。这路该怎么叫,说到底,是关于这座城市,咱们最终到底想要记住什么、留住什么。
#热点观察家#
114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